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纪实
党纪学习教育·学条例 守党纪 | 加强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
踔厉奋发新征程 | “人工智能+”加出发展新动能

动荡与变革——写在2012年即将到来之际

发布时间:2011-12-13  来源:新华网  字体大小[ ]

 动荡与变革——写在2012年即将到来之际

  新华网北京12月12日电(记者李学梅 田帆)编者按:在即将过去的2011年,世界经历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西亚北非地区的动荡与战火、欧美债务危机及其引发的社会骚乱,成为贯穿全年的两条主线。动荡往往也孕育着变革。全球治理机制需要适应新的政治与经济现实,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意味着国际权力分配朝着更为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这是世界变革的必然趋势。

  历史,是由人来书写的。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变迁、国家的兴亡息息相关。新华社驻外记者采访了一些经历过战火、承受着灾难、体验着变革的普通人。让我们共同回望,共同倾听,2011年的那些人,那些事……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

  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的春天,这是失望的寒冬;

  ……”

  我们或许可以用狄更斯代表作《双城记》的经典开篇,来描述渐行渐远的2011年。

  战争与和平、灾难与救援、欢笑与泪水、呐喊与祈祷……贯穿着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多少昔日风流,化作历史的尘埃;多少瞬间震撼,从此为世人铭记。

  动荡与变革之中,新时代的到来正悄然酝酿。

  动荡·沉浮

  动荡的发生似乎并无预兆。2010年年底,当世界各地的人们满怀憧憬,等待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突尼斯南部地区一个卖水果的小贩,因抗议“粗暴执法”而举火自焚。谁也没有想到,这名26岁青年的个人悲剧,竟然揭开了中东地区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伊始剧烈动荡的序幕。

  百日之内,埃及、摩洛哥、科威特、阿曼、叙利亚等一系列中东国家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政治和社会动荡。动荡的原因不一而足:民生凋敝、经济停滞、社会僵化、部落利益、教派冲突……一系列复杂难解的问题相互纠结,加上外部势力或明或暗的介入,民众的不满情绪涟漪般扩散开来,终于在2011年春天,轰然爆发。

  动荡中,突尼斯总统本·阿里乘夜出逃,流亡海外;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被迫交权,铁笼受审;也门强人萨利赫受伤去国,虽辗转回归,仍只得签下弃权协议;叙利亚领导人巴沙尔·阿萨德深陷重压,前途尚在未定之天。风暴最为猛烈之处,当属利比亚。执政42年的卡扎菲在北约战机的轰鸣声中一步步走向生命的终点,留下狼奔豕突的家人和满目疮痍的国家。

  地中海北岸,欧债危机的持续蔓延,让爱尔兰、葡萄牙、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政府相继更迭。曾被欧洲人引以为豪的高福利发展模式饱受诟病,就连欧元区也被逼至“生存还是毁灭”的境地。与经济窘境如影随形的,是社会问题的大爆发。各国游行示威此起彼伏,英伦三岛的连夜骚乱和挪威于特岛的斑斑血迹,一次次拷问着:“欧洲怎么了?”

  同样债务缠身,大西洋彼岸的美国也倍感时世之艰。由于两党恶斗,美国政府在增支与减税间进退不得,而美联储虽在定量宽松的名义下开动印钞机,却难挽颓势。居高难下的失业率、步履沉重的经济复苏……让民众不满与不安的情绪如病毒般扩散,终于在9月演变为一场名为“占领华尔街”的示威运动,并在短短数周内蔓延至全美各大城市,其矛头直指贫富悬殊、政商勾结等制度积弊。

  不可忘却的,还有那场对日本造成沉重打击的特大灾难——里氏9级地震和随之而来的海啸。而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泄漏,更是让世人质疑是“天灾”还是“人祸”?在地球迎来第70亿个人口之际,德班气候大会见证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意愿。与此同时,灾难并未离我们远去。死伤数千人的土耳其强震、持续数月的非洲之角干旱和泰国洪灾,一次次提醒世人:思危,方可居安。

  变革·调整

  《周易》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小到棋盘牌局,大到国家博弈,这九个字的智慧历千年而常新。

  身处全球化时代,中东民众和各国人民一样,对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有着强烈的渴求。带着迷惘与希望,一些国家开始了艰难的政治重建:突尼斯制宪议会选举、摩洛哥立法选举以及埃及人民议会(下院)选举陆续进行,利比亚、埃及和也门的临时政府相继登台……动荡沉浮中,阿拉伯世界踏上了痛苦的变革之路。

  中东的风起云涌,似乎并未阻挡美国“战略转移”的步伐。5月,策划“9·11”袭击事件的本·拉丹死于美军枪下,一个时代的恐怖主义符号就此终结。十年间,美国先后发动两场战争,付出沉重代价。试图卸下反恐包袱的美国先后开启了从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撤军进程,以“重返”其从未真正离开的亚太地区。

  美国昔日的冷战对手、今天的俄罗斯并没有放弃重振大国雄风的梦想。11月,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签署欧亚经济一体化宣言,朝普京此前提出的“欧亚联盟”构想迈出重要一步。与此同时,面对西方咄咄逼人的攻势,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也在调整:对美国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俄采取严厉反制措施;在中东盟友叙利亚遭受内外交困之时,俄唯一的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号启程远航,目标直指地中海。

  野火般蔓延的欧债危机,让欧盟各国领导人变成了“救火队员”。今年以来,欧盟成员国首脑频频会晤,各种峰会接连不断,主题都是:救欧元,解危机。从出台短期救助方案,到大砍各种福利和社会开支,再到建议制订新的欧盟条约。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行动中,欧洲模式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对欧洲而言,问题不在货币,”在欧洲中央银行行长特里谢看来,危机终将迫使欧洲加快一体化进程。

  “在布鲁塞尔峰会上,欧洲领导人前所未有地请求中国动用外汇储备,把欧洲拉出债务深渊。”美国《时代》周刊这样写道,坐拥3万多亿美元外汇储备、并在去年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已成为债务国追求的对象。然而,正如中国副外长傅莹所言,欧洲不是没有能力救自己,中国拯救欧洲的问题并不成立。

  中国不可能成为欧洲的“救世主”,但一批新兴国家的崛起正改写着世界的经济版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债主和借债人的角色转换以及投票权的变化,或许更能反映世界经济力量的此消彼长:2005年和2007年,俄罗斯和巴西已经分别偿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如今,新兴市场国家已经成为“资本富裕国”,欧洲则不得不向其寻求帮助。“这是发展中国家在当代历史上首次直接救援比它们先进的国家”——一家法国媒体的评论一针见血。

  面对新的经济与政治现实,西方国家需要调整的还有很多。发展中国家拥有平等发言权的二十国集团,已经取代了有“发达国家俱乐部”之称的八国集团,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平台。在德班的挑灯夜战中,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组成的“基础四国”联手非洲集团,在与发达国家的博弈中坚持原则,使气候大会取得积极成果。

  展望·希望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未来却是意外的合集。

  2012绝不是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但能否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仍难以预料。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时代的变革已不可避免,新的一年,乃至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注定不会平静。

  放眼世界,美国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其自身实力的相对下滑,恐怕也是不争的事实。蓦然回首,十年间的两场战争固然难言胜利,自家的经济状况更是一地鸡毛。可以预见,明年美国的内政外交,多将打上总统选举的烙印,但无论选举结果如何,白宫今后4年的主人都将面临重振经济、摆脱两党恶斗的考验。

  “我们已做好发挥领导作用的准备……美国有能力在本世纪保障和延续这一地位。”显然,国务卿希拉里仍对美国的前景充满信心。但在这个日趋多极化的世界,一国主宰国际或地区事务已不再是世界潮流。美国“重返亚太”的成效如何,2012年将会看出更多的端倪。“梅普”易位后的俄罗斯,恐怕也会用更加审慎的目光,看待已“重启”多时的美俄关系。

  在新的一年,欧洲人期待着一场“死地而后生”的涅槃。尽管债务危机的阴影已向欧元区核心国家逼近,但回顾一体化走过的峥嵘岁月,不难发现欧洲人曾不止一次地展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解困能力。计划于明年3月签署的欧盟财政新约,恐怕尚不足以化解这场数十年罕见的危机。欧洲出路何在?“欧盟应该改革,否则就会解体。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负责任又不失团结的欧盟。”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的这番表态,或许是最好的答案。

  美国为就业所扰,欧洲为债务所困,中东民众则在为和平与稳定而祈祷。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牵动全身的战略地位,让这里成为各方势力角逐的战场。2012年,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等国能否摆脱动荡?叙利亚的巴沙尔政权能否顶住内外压力?与英美冲突升级的伊朗是否会成为中东变局新的燃点?太多的问号之下,中东地区风云诡异,暗流涌动。显然,中东新格局的重塑远未结束。

  同样盛产石油的苏丹,南北方于今年年初选择和平分手,避免了冲突与战争。但科特迪瓦的内战、尼日利亚的爆炸、肯尼亚绵延数里的难民营,无时无刻地警示人们:在这块多灾多难的黑土地上,和平与发展仍是最为迫切的挑战。在拉美地区,虽然美国的身影挥之难去,但各种一体化组织都在努力发展推进。团结与自强,已成为拉美多数国家的选择。

  今年4月的海南岛,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等金砖国家领导人一致同意接纳新成员南非,一块全新的“金砖”亮相于世人面前。在全球经济大调整的新时代,拥有4.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总人口达到全球43%的“金砖五国”给人们带来新的希望。

  因经济发展而结缘的“金砖国家”,正试图在国际政治舞台发出更加响亮的声音。“金砖国家内部的政治协调已经成为加速世界多极化进程的重要因素,”意大利地缘政治问题专家格拉齐亚尼这样评价。10年前提出“金砖”概念的吉姆·奥尼尔再次预言,“整个世界都会因为金砖国家的崛起变得大不相同。”不难想像,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将成为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全球大变革中最靓的一道风景线。

  在《双城记》的结尾,主人公有感于风起云涌的时代变迁,道出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我看见人们过着平静、兴旺、幸福的生活……那时这里已是一片美景,全没了今日的扭曲和丑恶。我听见他向孩子讲述我的故事,声音颤抖,满怀深情。”

  让我们满怀信心,期待下一个美好时代的到来。

全球公众传媒摘编GNA JADE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京贸中心)二层15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